維生的食糧
今天彌撒的主題是「維生的糧食」:讀經一的背景是厄里亞刀斬了受依則貝耳供養的四百五十個巴耳的先知,厄里亞害怕遭到依則貝爾的殺害,開始起身逃命。他「藉著那食物(一塊炭火烤熟的餅和一罐水)的力量,一直走到天主的山上(曷勒山)。」;福音是耶穌行了「增餅奇蹟」後的生命之糧的言論,祂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生活的食糧。」讀經二保祿的維生食糧就是承行天主的旨意:他忠告信徒要躲避罪惡、天主的兒女要戒避邪淫,他說「要實踐愛德,就像基督愛了我們一樣。」總之,厄里亞靠天使給他的食物到了曷勒布(沙漠;西乃山);耶穌是從天降下的永生的食糧;基督愛了我們,因此,我們要實踐愛德(天主的旨意就是我們的食糧)。我們的食糧從食物(餅和水)到聖言(聖經)和耶穌的聖體、聖血(聖體聖事),到承行天主的旨意(就是在生活中實踐愛德)。這些維生的食物,不只讓我們生存、更讓我們完成天主的救恩工程(讓所有人得救)。
讀經一(列上十九:4~8 )的背景是厄里亞刀斬了受依則貝耳供養的四百五十個巴耳的先知,厄里亞害怕遭到依則貝爾的殺害,開始起身逃命。這段經文有三個重點:一是厄里亞獨自逃命(他沒有求問天主);二是維生的食物;三是他靠食物的力量,走到了曷勒布。首先,依則貝耳要殺害厄里亞的的恐嚇,讓他從依次勒耳逃離到曠野裡去。他在那裏的一棵杜松樹下,坐下求死,他說:「上主啊!我現在已經夠了!收去我的性命吧!因為我並不比我的祖先(特別是梅瑟)好。」然後他就睡著了(心力交瘁吧)。其次,關於食物,天使兩次拍醒他,叫他起來吃(食物是一塊用炭火烤熟的餅和一罐水):第一次他吃完後,又躺下睡著了;第二次他吃完,就照天使交代的走了一段很遠的路。最後,他靠著食物的力量,走了四十天四十夜,到了天主的山曷勒布。
福音(若六:41~51)說耶穌是生命之糧,有三個重點:一耶穌說祂是從天降下的食糧;二是信從耶穌到祂那裏去的必得復活、永生;三耶穌是生命的食糧。首先,耶穌說祂是「從天降下來的」食糧,而猶太人對的認知是「這人不是若瑟的兒子耶穌嗎?….」這引起他們的質問:「怎麼祂竟說我是從天上降下的呢?」。其次,耶穌說到祂這裡來的人,是受派遣祂的父的吸引(也就是說凡是由父聽教而學習的,必到祂這裡來)而來的,祂在末日要使他們復活(也就是說信從祂的人,必得永生)。最後耶穌說祂是(從天降下的、永生的)生命之糧:相對於猶太人的祖先們在曠野吃的瑪納(既非天降、也不能使人永生的),誰若吃了祂就必生活到永遠。總之,耶穌是天降的生命之糧,到祂那裏去、信從祂的人,吃了祂(把祂當生命之糧)就會得復活和永生。
讀經二(弗四:30~五:2)在生活行動相稱天主的寵召的脈絡中,保祿忠告信徒要躲避兩件事:一信徒應躲避罪惡;二天主的子女應戒避邪淫。首先,他說信友們不要叫天主的聖神憂鬱,就是要過去惡(除掉一切的毒辣、怨恨、憤怒、爭吵、毀謗和一切邪惡)、行善(彼此相待要善良和仁慈)和聖化(互相寬恕,如同天主在基督內寬恕了你們一樣;也就是過<天主經>所要求的天國)的生活。其次,先要效法天主、過一個(被天主寵愛的)天主子女的生活;又要在愛德中生活(「就像基督愛了我們,且為我們把自己交出,獻於天主作為馨香的供物和祭品(完美中悅天主的祭獻)。總之,基督徒就是要過一個去惡、行善和聖化的天國生活,並效法天主(成為被天主寵愛的孝愛天主的子女),學習基督寬恕和自我犧牲的成為獻於天主的供品和祭獻。
總之,讓我們維生的食物:從物質性的餅和水(生理、身體的需要)到耶穌的聖體聖血(精神、靈魂的需要)到承行天主的旨意(若四:35「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來者的旨意,完成祂的(救世)工程」)。
故事:<該記的與該忘的>
阿拉伯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馬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經一處山谷時,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拚命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於是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
三人繼續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海邊,吉伯跟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跑到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
當我們旅遊回來之後,阿里好奇地問馬沙為什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而將吉伯打他的事寫在沙上?
馬沙回答:「我永遠都感激吉伯救我,至於他打我的事,我會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而忘得一乾二淨。」
記住別人對我們的恩惠,洗去我們對別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程中才能自由翱翔。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匝加利亞讚主曲裡,他對若翰說的:「至於你,小孩,你要稱為至高者的先知,因你要走在上主的面前,為他預備道路,為使他的百姓,認識救恩,以獲得他們罪惡的寬宥」。作為耶穌先驅的若翰,他的使命是使人:一方面認識天主的(普世的)救恩(天國來臨了);另一方面(個人的)罪惡得到寬赦(去寬恕也被寬恕)。該讓永遠記住(感激)別人的救恩和完全忘掉(寬恕)別人的罪惡,成為我們維生的日用食糧。
Σχόλια